文/ 本刊記者 李焱
8家城市書屋,探索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創新發展的“朝陽模式”;50 座流動美術館,打通朝陽區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記者從朝陽區獲悉,2018 年,朝陽區將進一步優化區域文化設施布局,街鄉文化中心和社區村文化室覆蓋率將達100%,全區“15 分鐘文化服務圈”基本形成。
開辟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新路徑
地上地下5 層,總面積約3700 平方米,內設多維劇場、創意圖書館、社區美術館、藝術教室等基礎設施,擁有“文藝工號”、創意中心、多媒體影像室等創新空間及項目,圖書館藏書超過10萬冊……
日前,位于朝陽區香河園街道的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這處文化中心輻射范圍包括香河園街道、三里屯街道、安貞街道、左家莊街道、和平街街道及太陽宮地區,覆蓋服務人數達40 萬余人,可滿足不同群體的日常文化需求。
記者了解到,“文藝工號”是根據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特點而打造的重點項目。嘗試采取社會企業模式,通過社會資源、空間資源、網絡資源的整合,為青年群體或社會組織提供更經濟、更便利的條件,主要通過ppp 模式、資源置換、購買服務等方式合作發展,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所取得的成果也將助力朝陽區的公共文化事業發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文藝工號”項目以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為孵化器,對周邊地區起到有效輻射作用,開辟了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新路徑。
“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是繼垡頭地區文化中心之后,朝陽區第二個地區級文化中心,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朝陽區完善‘區級—地區級—街鄉級—社區(村)級’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據朝陽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更突出“特色”功能的運行模式,因地制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能有效彌補原有三級服務網絡的不足。
截至目前,朝陽區共有區級文化設施5 個,地區級文化中心2 個,街鄉級文化中心43 個,社區(村)級文化活動室495 個,街鄉文化中心和社區(村)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都達到100%。如今,朝陽區大大小小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中心、文化廣場分布在各社區、村、街鄉和區域中心,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的文化服務。
2018 年,朝陽區將繼續深化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優化區級設施功能布局,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大力推進地區級文化中心建設,實現公共文化設施上規模上檔次。提升街鄉綜合性文化中心和社區(村)文化活動室達標率,逐步建立以提升大型設施服務水平、保障小型設施方便到達為重點的功能混合、服務共享、發展靈活的“15 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形成品質化公共閱讀網絡
記者了解到,由“臟街”騰退酒吧改造而成的三里屯城市書屋已于近期正式開放。
據介紹,三里屯城市書屋以開放共享為設計理念,書屋將為同里地區周邊居民和三里屯一中師生提供閱讀、文化活動、文化講座等服務。未來將與環境提升后的酒吧街呈現一動一靜“鬧靜相宜”,打造“文化三里屯”。
朝陽區“城市書屋”項目,是朝陽區文化委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打造的優質公共閱讀空間,書屋定期舉辦各類閱讀、文化創意活動,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繼2016 年首家朝陽城市書屋夢工坊館建成之后,朝陽區相繼建成宸冰書坊館、798 尤倫斯館、良閱書房館、東億產業園館、東區兒童醫院館。
其中,夢工坊館將公共閱讀與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相結合,形成殘障人回歸社會、回報社會的公益性服務平臺;朗園? 良閱書房館、東億產業園館、798尤倫斯館實現了政府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宸冰書坊是朝陽區圖書館與CBD 中央商務區企業合作的成果之一;東區兒童醫院館已成為全國首家24 小時醫院圖書館;而讀聚時光館則是通過對安貞街道地下空間改造轉變而來的。
2018 年,三里屯館、讀聚時光館等將陸續進入試運行,并逐步實現正常開放,朝陽區“城市書屋”數量將達到8 個。
朝陽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盡量做到開設的每一家‘城市書屋’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在建設運營當中探索出一條政府資源優化配置和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雙管齊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創新發展之路,形成‘朝陽城市書屋’建設的‘朝陽模式’。‘城市書屋’在差異化特色化的同時,還要堅持專業化、品質化的發展方向,深切回應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滿足居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